原创:《新美域》 工艺美术收藏
漆质慧琢 一生修行 俞峥/Yu Zheng 刷漆、裱麻布、刮灰……每一道工序,俞峥都熟稔于心。从1984年研学漆画,到今天的纯粹投入,她决心用耐力和时间,与漆艺来一场一辈子的对话。
1968 年 3 月生于福州 福建省首批漆艺大师 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“我认为大漆是高贵奢侈、魅力无穷的一种特殊材料。它纯天然的特性决定了它与大自然、与作者之间的关系是神奇而微妙的。三十多年的朝夕相伴,我怀着对大自然的膜拜,对大漆的敬畏,从了解到顺从到驾驭,整个过程就是一种完美的互动。髹漆,是一种自我的修行。” ——俞峥 木胎漆器《游动的符号》30*30*51 2013年 01 其实不是我选择了漆画,而是漆画选择了我。 “七岁那年,跟我最亲的奶奶去世了。家人给做了口红漆棺材,还请人在上面用金粉描绘精致的图案,富丽堂皇,伴随一股很浓的桐油味道。”这是俞峥关于漆的最初始印象。俞峥的哥哥在她还上小学的时候就常常邀朋友在家中画画,从素描到色彩静物到图案设计…放学回家途中也常见哥哥立着画架在西湖边画风景。哥哥们画画时,俞峥就在一旁静静地看着。高中时,俞峥进入福州二中画室,儿时对绘画的感知和记忆被不断唤醒,老师惊叹其进步速度。经过不懈努力,不到半年就顺利考进福州工艺美术学校。那时整个福州包含五区八县,只招收4 5名学生。分专业时,凭着优异的学习成绩和扎实的专业基本功,俞峥被分到了漆画班。为了学漆,俞峥曾笑谈当时在学校过敏,脸肿得像猪头。
《境》 40*30cm,2016年
“漆画很有意思,它不仅仅像绘画一样仅是平面创作,还可以加入蛋壳、贝壳、瓦灰、甚至石片、木片等等,是一种有趣的手工实践。在不断试验、实践中,许多意外的惊喜让我深深迷恋,无数新的工艺技法在实践中产生。我渐渐有一种跟漆在嬉戏的快感。”用纯粹大漆作画的人不多,女性更是少之又少,创作和制作难度可想而知。但俞峥却笑着说,“我觉得女人不比男人差。”
《海上布达拉宫》 122*244,2013年 02 感谢多年的生活历练 让我对未来有了更多勇气 毕业后,俞峥曾有一段疯狂的职场岁月。当时,国家包分配,俞峥被分到一家大型工厂。作为“干部”,上班几乎无所事事,俞峥利用业余时间做点小漆画,这样的日子过了两年多。“就算我当到厂长,那又怎样?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?”对于年轻又有梦想的俞峥,“ 挣脱束缚 ”好像是一种天性。于是,她毅然辞职来到一家台资企业做美工设计。在台资工厂,俞峥既设计开发漆艺产品,又做销售,还监管生产,经常忙到夜里10点才回家,特别辛苦。尽管如此,她依然乐在其中。95年的中国,电脑仍是新鲜事物。在一位学姐的介绍下,俞峥受聘广告公司。不久,由俞峥制作的一则动画在福州五一广场的LED 屏幕上播放。“这是谁设计的?这个动漫做得和别人不一样。”一时间广告界众说纷纭。“我喜欢学新的事物。”要强、不服输,将事情做到极致,是俞峥的一贯风格。不仅学习二维、3D动画制作,还负责撰写影视广告文案及脚本策划。全英文的电脑代码,她研究与练习了一遍又一遍。
“做了这么多年的广告策划,我还是惦记着漆画。” 期间,只要有漆画展,俞峥就不远万里去参观学习,到底意难平。 03 静心的女人最美 做漆艺,近似于一种禅修。静下心来,真正投入到自己所爱的事业中去,不受任何诱惑和干扰,这是做好漆艺的关键。
木胎漆器《花器》 33*19*13,2015年 2001年俞峥找到从前毕业就职的福州缝纫机台板厂,租下了荒废的食堂,又探访一些 做漆艺的老师傅并获赠许多老工具。俞峥一边做漆画,一边凭借多年涉及雕塑行业的经验,开始了“脱胎漆器”的探索研究。2003年,福州国漆坊落成,俞峥开始真正带徒授艺。
俞峥正在为作品刮漆贴粉 工作室里,陈列着她的诸多作品,其中,大型脱胎漆器《汉魂》系列,从开始泥稿制作至底胎完成历时3年多。后来的髹饰又是好几年,有的获了大奖,有的至今仍未完成。2008年,看到一张百年前的福州老照片,俞峥思索着打破传统红黑的漆画主色调,开始了堆灰技法及灰调色彩的研究。为了《老福州》这幅漆画,俞峥走街串巷,拍摄诸如白塔、乌塔、马头墙等福州老建筑的细部结构,并多方请教文物专家。“光稿子就反反复复画了一年多,并从小画开始尝试。”画完初稿拷贝后,开始上漆、贴蛋壳。为形成墙面自然的沧桑效果,俞峥大胆运用堆灰结合磨显技法,将长期的浮雕泥塑制作经验运用在漆画上,使每一片马头墙的灰砖瓦看起来栩栩如生,沧桑厚重中透着历史的承载。历时三年,大型漆画《老福州》终于完成。
《老福州》 122*244cm,2010年 “为什么要刷这么多道漆?几道漆才是标准?” 我的回答是没有标准。10道漆也可以结束,50道漆也算完成,但其温润的质感和色彩表达会有截然不同的效 果。看你对自己的要求是什么。”每天,她早起工作,中午,泡茶抚琴,下午继续工作。“我一直都住在工作室,这样晚上也可以干活(设计创作)。”
《红界》180*90cm,2008年 漆艺是手工制作,工艺难度很大,且费工费时。在北京798艺术区周边开设工作室的俞峥,也曾为交不起次年房租而纠结。“在坚持纯正材料(生漆)、传统工艺的创作过程中,必然要面对制作周期长、时间和材料成本高等诸多困难。庆幸的是,这一路走来,总有老师、朋友、家人给予支持和帮助。”从一层层镶嵌与堆砌,再到一层层地往下打磨抛光,为了准确表达和传递艺术符号,不仅要用心构思,悉心布局,在完成作品过程中,还需运用不小的气力完成制作,这对创作者的体力也是一场考验。
04 做更好的作品 把机会让给年轻人 俞峥的作品不是对原有漆画的反叛,而是对传统技艺的延伸与拓展。她认为,美是一种朦胧,在点到为止、意犹未尽之间。而抽象画,首先是创作过程中作者 的艺术思想与材料的交集、碰撞,其后是观者与作品的视觉交流互动,作者是“造境”,观者为“入境”。点到即止,让观者自己想象。
脱胎漆器《花器》系列 30*30*51,2015年 大漆工艺,需要有耐心并全身心投入研究。不但要对其“善变”的特性有全方位的了解,还要历经长时间的实践和训练,方能与漆交流。“漆艺,三年是入门,且学无止境。文学水平的积淀也将决定今后艺术之路会走多远”。
脱胎漆器《裙舞飞扬》 直径39x40x65(cm),2009年 “我们国家一直提倡‘做强做大’‘中国’这两个字就够大了,‘中国制造’在某种角度来看是代表了廉价劳动力和急功近利做出的廉价地摊货。而日本学者提倡‘做精 做 细’,从每一个体的自律、执着中呈现整体强势。我不是崇尚日本漆艺,我们许多国大师的技艺水准都超过他们,应该是各有千秋。但是他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。
古琴《伏羲》 122*21*11cm,2014年 我坚持用真实材料和传统工艺去创作现代审美的东西。不计成本做到极致,是我的追求。”俞峥说道,“现在我的内心很自足,在工作室也很安心。很多朋友对我说不要太累,我说其实一点都不累,哪天如果没摸漆,那才会心慌,更觉得难受。我常对学生说,要坚持,粗茶淡饭,我们过。这种生活,将成为你一生的财富。”
《混沌》 120*120cm,2015年 编辑丨曉 潔
|